据4月18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有网友注意到,一家旅行社的一个旅游项目对报名旅客的身份有诸多限制,其中不收记者、律师、旅游行业和珠宝玉石从业者的规则引发热议。记者检索发现,多家旅行社都明文要求不收记者...
吃完就可以降血糖的运动营养食品、15天的婴儿就可以吃的补钙食品……你是否听到过主播这样进行宣传,这种宣传真实吗?3月26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直播带货调查结果:100件宣称功效的食品中,有...
OTA平台大数据“杀熟”何时休?
数字化时代,平台经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在OTA(在线旅游)行业,消费者投诉遭遇大数据杀熟同一航班机票在不同设备上差价上百元,搜索频次增加后酒店价格越涨越高,平台资深会员优惠力度不增反...
今年过年回家,重庆市民钟先生发现,老家有些上了年纪的亲戚,即使在互相串门的时候,依然开着手机外放刷短视频。一问才知道,这些APP向用户提供返现奖励,他的伯父每天靠刷视频返现,每个月能有100元左右的收...
资料图片。315诚搜网配图来源 | 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记者 聂国春“每个月扣我四五百块钱,我一直以为是管理费,没想到是一份保费,但泰康人寿的代理人当时并没有进行宣讲和告知。”消费者熊女士近日向《中国消...
本报记者 任震宇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其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共同梳理出的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涉及“职业闭店人”帮商家卷款跑路坑害消费者、自动续费服务暗藏玄机遭消...
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消息,3月15日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举办共筑满意消费主题活动。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消费者协会首次联合发布1...
转自:人民日报原标题:预付式消费总踩坑,难题咋解?(读者点题·共同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有人大代表说:预付式消费,我也踩过坑,我和我身边一些亲友也都有过类似经历。3&midd...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模式在健身、美容、教育等领域越来越普遍,但随之而来的“卷款跑路”问题也让消费者头疼不已。不少消费者在充值后,商家突然关门停业,既不提供服务,也不退款,甚至直接失联,让消费者的钱打了水...
【点击查看2024年十大消费警示全文】 黑猫投诉平台结合2024年政府、协会、媒体以及消费者共同关注的消费热点问题及消费新趋势,发布《2024年十大消费警示》,旨在帮助消费者提升消费风险防范能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