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花1万多元买的AI智能床垫,半夜突然加热把人热醒;号称能监测睡眠,结果翻身次数都数不对;老人不会用APP,高价床垫最后当普通床垫睡...最近各种家居展会上大火的智能床垫,正在遭遇消费者的集体吐槽。
315诚搜网调查发现,在各大展会上,慕思、喜临门等品牌纷纷推出新一代AI智能床垫,宣称能精准监测睡眠数据、智能调节软硬度。这些床垫价格从几千到十几万不等,吸引了不少中老年消费者和睡眠困难户。但实际使用体验却让人大跌眼镜:数据监测像开盲盒,智能调节经常"抽风",维修一次要等半个月,APP操作复杂到让人抓狂。
北京的消费者王女士向315诚搜网表示,有部分商家在宣传时故意打擦边球,让她非常不满。王女士称,她购买的某品牌“智能床垫”销售人员,把"监测鼾声"说成能"预防呼吸暂停",把"记录翻身"包装成"矫正睡姿治腰椎病"。她认为,这是典型的保健品销售套路。然而,她去医院就诊,医生直接告诉她,目前没有任何床垫能治疗失眠,这些功能最多算辅助参考。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做智能床垫的门槛其实很低。有的厂家就是在普通床垫里加个传感器和电机,再开发个APP就敢卖高价。真正核心的睡眠算法和数据分析,很多品牌其实并不掌握。这也导致产品故障率高、数据不准等问题频发。
不过,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智能床垫。像非接触式生理监测、分区域支撑等技术,确实对改善睡眠有帮助。关键问题是商家是否诚实告诉消费者:现有技术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为了卖高价,把实验阶段的功能吹得天花乱坠。
对于想尝试智能床垫的消费者,专家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别轻信"治疗失眠"等夸大宣传;二是优先选择支持试用退换的品牌;三是按需购买,普通体验选千元级产品就够了。
315诚搜网提醒消费者,再智能的床垫也只是辅助工具,好睡眠关键还是要靠健康作息。
来源 | 315诚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