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街上,摄像头几乎无处不在。虽然它们为公共安全提供了保障,但随意安装、信息泄露等问题也让不少人担心自己的隐私安全。今年4月1日起,《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对摄像头的安装和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
摄像头装太多,隐私泄露让人忧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冯女士说:"小区里到处是摄像头,散步时总觉得被盯着。虽然知道是为了安全,但听说有些小区的监控视频被泄露过,心里还是不踏实。"她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此前,北京某小区物业员工曾非法窃取业主行踪信息并售卖,最终被判刑。类似事件频发,让公众对摄像头管理问题更加关注。
新规明确:这些地方禁止安装摄像头
《条例》规定,两类主体可以安装公共安全视频系统: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在主要路段、广场等重点公共区域安装的监控,二是商场、医院、学校等场所的管理方按规定安装的监控。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安装。
同时,容易侵犯隐私的区域明确禁止安装摄像头,包括:酒店客房、学生宿舍、公共浴室、卫生间、试衣间等私密场所,以及其他可能窥探他人隐私的区域。安装摄像头的单位还必须在明显位置设置提示标识。
家门口还能装摄像头吗?
新规实施后,不少市民关心:自家门口安装的监控算违法吗?律师表示,个人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原则上是可以的,但拍摄范围必须严格限制在自家门口的必要区域,不能拍到邻居家或公共区域。如果摄像头带有录音或自动追踪功能,建议关闭相关设置,避免侵犯他人隐私。此外,电子锁自带的摄像头也需注意角度调整,最好提前和邻居沟通,避免纠纷。
信息使用有规范,泄露将追责
《条例》还要求,管理单位必须妥善存储监控数据,严格限制调取权限,防止信息被滥用或泄露。一旦发生违规行为,相关责任方将面临法律追责。
315诚搜网提醒,摄像头是双刃剑,既能守护安全,也可能侵犯隐私。新规的实施有助于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公众如发现违规安装或信息泄露问题,可向相关部门举报。
来源 | 315诚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