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何高波 摄影 段宇
“今天检查晋城北站的20组道岔,重点查看道岔的平顺度和螺栓有无松动。”5月4日上午7点,牛少雄和同事带上检查工具出发了。他们要对晋城北车站的18条股道和95组道岔进行网格化巡检。
晋城北车站是太焦铁路一处繁忙的编组站场,承担着货物列车的分解编组调度任务,每天接发满载钢铁、煤炭等重要生产生活物资的列车120多对。
每当有满载物资的火车在轨道上疾驶,牛少雄就会蹲在路肩上,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车轮下轨道的动态情况。今年32岁的牛少雄2019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月山工务段孔庄维修工区工作,短短5年时间,就经历了从普通职工到工长、再到技术管理人员的“蝶变”。
过硬的技术是牛少雄快速成长的“底气”。“应该有7毫米左右的坑。”跪在钢轨上检查的牛少雄向同事说到。“6毫米,只差一毫米。”随行的同事用弦绳一量,纷纷伸出大拇指。
拿着轨道检查尺,牛少雄每走1米,就要弯下腰,用道尺测量两根钢轨的水平和距离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检查一公里线路,要弯1000次腰,记录1000个数据。不仅如此,每走10米,还要跪在钢轨上弓起腰,把憋的通红的脸几乎贴到轨枕上,通过钢轨下颚观测轨道的平顺度。
秉承“艰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献”的孔庄精神,他每天都要巡视检查站内设备,发现有危及安全的设备缺陷,及时组织整治,全力保证行车畅通。“别看只有几毫米的误差,但也不能含糊,一毫米的误差,有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牛少雄说到。
“螺栓松动的和不松动的声音也完全不一样,一个松动的螺栓就可能会影响整个道岔结构强度。”从随身的小包中拿出一把检查锤,牛少雄不停敲击着道岔上各种连接零件,“当当”的声音在站场回响。“如果问题比较严重的话,我们会马上组织人员进行整修,不严重的问题,我还会继续观测,制定整修计划,安排整治。”有着5年多养护经验的牛少雄从不敢轻视任何设备病害。
“看着一列列满载物资的列车从站内安全驶出,我觉得很值得,很有成就感。”牛少雄用责任和担当延续着孔庄维修工区安全生产60多年无事故的光辉业绩,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铁路向上向善好青年、第22届铁路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