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网评:“囤旅游”要让消费者“囤得放心”

3.15诚搜网
2024-01-07
945

QQ截图20240107060521.png

资料图片。3.15诚搜网配图

近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获悉,近段时间以来,该厅接到不少涉及“囤旅游”的投诉,投诉内容包括实际商品及服务与宣传不符、各种标识和提示在购买时不醒目不规范等问题。考虑到元旦、春节两节将至,此类问题扎堆出现的可能性加大,宁夏市场监管厅近日发出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囤旅游”时,要谨慎对待,防止产生消费纠纷。(12月25日中工网)

“囤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将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旅游产品像日常消费品那样“囤起来”,先买了放着,想用再用,不想用或没有条件用就免费取消。“囤旅游”是现下文旅消费领域最受关注的新玩法之一。

诚然,优质的性价比、宽松的有效期,促使旅游消费者养成“囤货”的消费习惯,消费者提前将旅游商品当作日常消费品一样囤积起来,虽然不确定能去哪儿、何时去,但不妨碍消费者先把“羊毛”薅下来,让向往远方的心有个寄托,这无可非议。

且2023年以来,旅游市场快速复苏,“囤旅游”在拉动旅游消费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从“双11”数据可以看出,旅游商家参与度广,可“囤”的产品涵盖酒店、民宿、机票、门票、邮轮、租车等各个细分领域,且花样繁多,光机票就有“盲盒”、多次卡、公务舱卡等多种选择,能够满足不同消费需求。随着越来越多商家推出预售旅游产品,不少游客选择了“囤券防身”的消费策略。

不可否认,当下,“囤旅游”已成为旅游企业的主策略之一,“提前订,随时退”的旅游产品,服务模式更加灵活,是旅游企业全新的营销模式。但现实中,“囤旅游”预售类产品也存在一些通病。如,可选的兑换日期有限,周末、节假日需要加价兑换;部分权益被限制,如不能叠加会员积分、在就餐等环节被区别对待;消费者看重的“不消费随时退”条款暗含猫儿腻,“随心买”之后不能“随心退”;一些旅游企业只注重前期拉销量、冲业绩,不顾售后的服务质量等等这些不方便、不磊落的行为,让消费者“囤旅游”的兴致大打折扣。

“囤旅游”要让消费者“囤得放心”。一方面,旅游企业应紧跟市场变化的新需求,完善预售旅游产品价格、服务、履约等方面的制度,充分发挥在线旅游的优势,提升供需双方匹配度,提供优质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以更优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出游意愿,实现消费者和旅游商家双赢。对于线上预售旅游产品的发展,旅游平台、企业和旅游主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方携手,规范预售旅游产品营销行为,维护好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消费者选择“囤旅游”须量力而行。在囤旅游产品时,消费者要认真核查商家信誉和实力,不要盲目“种草”,谨防购买的产品却难兑现,甚至出现商家突然倒闭而无法兑现的情况,最大程度地保障自身权益。潘铎印



315热搜一下: 囤旅游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