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圣学
10年前的7月18日,中国铁路郑州机务段机车司机安春磊驾驶的首发中欧班列(郑州)货物列车驶出莆田站,自此开启了以后十年的万里征途,拉动了河南从中国内陆走向世界的脚步。
据介绍,10年间,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8426列、发送货物73万标箱、754万吨,开行频次从每月1列到常态化的高频均衡对开,成为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排头兵、主力军。
中欧班列(郑州)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扎实推进,发货量越来越大,车次越开越密,成为河南省“陆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畅通我国中原与欧洲地区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近年来,中欧班列(郑州)保持高质量开行,相继开通并常态化运行了郑州至莫斯科、汉堡、慕尼黑、阿拉木图、塔什干、列日、河内、赫尔辛基、卡托维兹、米兰等线路,来自中亚、欧洲等地区的2000余种商品,其中来自丹麦的曲奇、法国的威士忌、德国的风味酸奶等欧洲商品。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10年来,中欧班列带了一批又一批的欧洲商品,使 “洋货”走进中原人民日常生活。
她说,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进口商品自营超市已进驻河南省多个小区和郑州东站等11个高铁站, 已成为中欧陆上贸易的“黄金列车”
10年来,中欧班列(郑州)车次越开越密、越跑越快,对畅通河南与中亚、欧洲地区经贸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
9月17日下午,X8202次中欧班列(郑州)从国铁集团郑州局圃田车站缓缓驶出,这辆满载医疗器械、汽车配件、儿童玩具、食品、家具家电的货运专列将经二连浩特口岸,最后抵达德国汉堡。
“多年来,中欧班列(郑州)保持稳定运行,赢得了很多客户的信赖,如今,我们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每月平均有700个货柜。”上海台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总经理孔卫东说。
如今,从郑州发出的中欧班列,每周最高往返34列,业务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成为中欧陆上贸易的“黄金列车”。
为了让中欧班列“多拉快跑”,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多举措助力中欧班列(郑州)高质量开行。
近年来,为提高中欧班列(郑州)运输效率,国铁集团郑州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优化中欧班列受理、查验、装车各环节,动态调整中欧班列作业场区集装箱堆码、装车路线,多举措解决影响交接列车效率等问题,大幅提高中欧班列通关和运输效率。
作为中欧班列(郑州)始发的圃田车站在探索班列开行的模式上,以班列常态化开行为目标,实现班列固定线路、固定编组、固定开行时间。
“以前,中欧班列(郑州)主要运送食品、服装、小商品等物资,而现在,机械设备、国产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的运量不断上升。”圃田车站站长郜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河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中欧班列(郑州)将继续开辟新线路,提高开行频次和质量,着力发展综合物流、综合贸易和物流金融,逐步将物流通道打造成高速经贸通道,把位居中原的地理优势转化成高效的“贸易枢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