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刘方
1 月20日早上7点整,由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客运段北京一队京快3组担当的K8108次“红旗渠”号旅客列车从郑州站驶出,开往安阳红旗渠站。地处太行山腹地的河南林州迎来了首趟铁路旅客列车。林州自此结束了有铁路只能货运不能跑客车的状况,不通铁路旅客列车成为历史。
车次为K8018/5/8、K8017/6/7次的“红旗渠”号列车,实行“朝发夕归”运输模式,早晨从郑州站始发,途径新乡、汤阴、红旗渠、安阳等火车站,晚上终到郑州站,旅客可通过乘坐“红旗渠号”客车换乘去全国各地的列车,极大方便了广大旅客前来参观游览红旗渠教育基地。
为做好首发列车的乘务担当工作,让旅客有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北京一队集思广益,提前部署,精心策划,明确分工。装车和突击卫生分别由不同的班组负责,另有一组文艺骨干人员装扮车厢、编排舞蹈、快板等节目,贴窗花、挂红灯笼、贴福字,将车内装饰的焕然一新,到处映着春节的喜庆红火和“红旗渠”号的特色。乘务人员在节目的编排上精心准备,力求为旅客带来卫生好、服务好、标准高的“首发”体验之旅。
列车一启动,车厢里就开始热闹起来。高信礼和王立澜的一曲《愚公移山》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歌颂了林州人当年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大战太行山,作为开场表演充分调动气氛,为首发活动拉开了序幕;牛原原等人的群舞《定叫山河换新装》用肢体语言表达了“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正是一代红旗渠人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才能引水成渠,造福后代;宋艺洁的诗朗诵《红旗渠颂歌》用文字的魅力让旅客们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吉培俊的独舞《芳华》,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新时代的青春力量正是红旗渠精神最好的传承。此外,乘务员们还准备了快板、有奖竞猜等节目活跃气氛,旅客们享受着歌舞,在欢声笑语中很快到达红旗渠站。许多旅客们与乘务员一起合影留念,用相机记录下了在这趟首发“红旗渠”号列车上美好又难忘的时刻。
在首发车上,记者见到了车队长刘方,谈起担当首发车的感受,她心情依然很激动。她说,我们北京一队担当的K179/180次旅客列车是原铁道部命名的“红旗”列车,我们全队客运人员始终秉承着“微笑在服务中,解难在危急中,细致在点滴中”的服务理念,热心服务旅客,视旅客为亲人,用真心、真情和有温度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旅客的交口称赞,“红旗”号的旗帜已经高高飘扬37年。当我们接到由北京一队担任这次“红旗渠号”列车首发任务的消息时,大家都很高兴。虽然正值春运期间客运最为繁忙的时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是为确保开好这趟红色列车,我们连续召开大小会议,想办法出主意,干部职工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兵分两路展开行动,一部分人负责列车的整备工作,搞卫生,装卧具,给旅客提供干净舒适的旅行环境。一部分人负责策划“红旗渠号”首发仪式,布置车厢,准备节目,在首发车上为旅客呈现了精彩的表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北京一队全体干部职工将会把“红旗渠”精神深深扎根在心里,落实高标准、温馨服务旅客,让旅客有更加美好的铁路旅行体验。
“红旗渠”号首发列车在红旗渠站停留期间,当地政府和百姓正举行欢庆“红旗渠”号客运首发通车仪式。不少当地百姓纷纷上车参观,连声赞叹车厢内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舒适。“能在新年迎来首发列车,太好了,今年过年出门串亲戚可以坐这趟车了。”当地百姓李大爷高兴的和邻居谈论着。在郑州上班的林州人王先生兴奋的说:“以前回家乘火车到安阳,再走去汽车站坐大巴车回林州,前前后后四五个小时,每次回家都非常麻烦,现在林州终于也通上了客运列车,回家真的是很方便”。
担当首发“红旗渠”号列车的列车长杨然告诉记者,红旗渠是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世界人民震撼,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当得知由我们北京一队三组担任“红旗渠”号列车首发任务时,大家都很兴奋、倍感自豪,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铁路一线工作者,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不仅要把这一宝贵财富永远记在心上,更要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在服务旅客中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