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圣学
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有这么一个工作室: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15名成员,先后涌现出2名全国技术能手、13名全路技术能手;他们先后制作了各型动车组标准化作业教学课件30件,组织各类技术攻关57项,改进生产检修程序、工艺流程23项……。特别是他参与组织制订的240余项作业标准中,有13项被国铁集团采纳!这个工作室,就是由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马耀锋负责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说起马耀锋,不仅是在武汉局集团公司,就是在湖北省,在全国铁路系统都是赫赫有名!自2009年入职到武汉局工作,仅仅几年时间,就成为武汉动车段地勤机械师,被任命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首席技师、国铁集团“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带头人、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武铁工匠等荣誉称号。
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来源于他对铁路事业的无限热爱。
刻苦学习,让技术精益求精
2009年7月,21岁的马耀锋大学毕业后来到武汉动车段工作。这一年,京广高铁武广段开通。乘坐过无数次慢火车的马耀峰,突然发现了这种飞快的火车是如此神奇、如此不可思议!这顿时激发了本是铁路门外汉的马耀锋对高铁的探索欲。
一列列动车组静静地停靠在检修库里。动车地勤机械师的工作,就是手提工具箱,对动车组车上客服设施、车下走行部件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动车组状态良好上线运行。通俗地说,就是接受“高铁医生”的“体检”。
他深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动车组机械师,必须不断磨砺提高。于是,他整天扎在检修现场,对照动车组检修技能一项项学,从作业标准到部件原理、从风电图纸到实物构造、从拆卸到安装,不学懂弄通绝不罢休。短短两年时间,他翻阅了数百万字的技术资料、上千张技术图纸,检修现场出现疑难问题或处理重点故障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主动学习处置流程和方法要领。
2011年6月,为备战第三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武汉动车段组建了技能人才专项培训班,马耀锋和其他11名同事光荣入选。训练是枯燥的、艰苦的。马耀锋每天都要背诵理论知识,练习单车检查步伐,熟悉电路图纸,确保每个技术环节烂熟于心。他还将各个配电柜、转向架部件拍成照片,晚上睡觉前把每张照片看一遍,再闭上眼睛仔细回想。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他的技能越来越娴熟,年仅23岁的他第一次参加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就夺得动车组机械师工种个人全能第一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追求卓越,让技术“创造”价值
动车组高级修在武汉动车段启动后,面对检修任务重和快速适应生产模式转变的双重考验,如何提高检修效率成了马耀锋苦心攻关的课题。他根据不同车型的特点,攻克了158项检修难题,组织和参与各类技术攻关57项,改进生产检修程序、工艺流程23项,制订240余项作业标准,其中动车组救援、制动故障处置等13项作业标准,被国铁集团采纳并制作成《随车机械师应急处置应知应会手册》,要求全路随车机械师参照执行。
为进一步提高动车组高级修检修效率,他设计研发的动车组齿轮箱小轴游隙测量工装,在提高检修效率30%的基础上,每年可节约检修成本1600万元。该项工装的研发也使他获得“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同时,他按照作业条件类似、作业时间接近、作业互不影响的原则对流程进行梳理,从入场预检到整备交车工序,共推广岗位作业法12项,整理岗位作业口诀8条,提出合理化建议21件。这些科学实用的作业法和合理化建议在安全生产中产生了积极作用。由他设计制作的动车组多功能测量尺、更换闸片专用工具等15套工具工装,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
为解决动车组三级修齿轮箱小轴游隙测量工序复杂、成本过高的问题,马耀锋克难攻坚,设计研发了特种测量工装,每年可为段里节约检修成本上百万元。该成果在2019年获得第五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并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荣誉面前,马耀峰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把自己的技术优势向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转化。参加工作10余年时间里,他先后设计推广创新成果30多项,获得全国铁道行业质量管理成果奖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这些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起到了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良好作用。为表彰他在技术积累、技术革新、节支降耗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2020年12月,国务院专门授予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
无私奉献,让技术花开满园
“一个人浑身都是铁,能打几根钉?”马耀锋说,个人技艺再高也胜任不了整个动车组的检修工作,只有全员素质提高了,才能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好动车安全。想到身边还有不少跟自己一样求知若渴的工友,马耀锋决定把自己的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2012年夏季,在一次单车检查时,马耀峰发现动车组转向架的牵引电机处夹着一块小石头,若不仔细查看很难发现。这引起了他的深思。接下来的日子,只要一下班,他就会来到动车组旁检查车底设备,从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部件开始研究,连一个蹲下的动作都要为蹲哪里、怎么蹲而重复练习许多遍。
2015年12月,马耀锋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命名成立。让团队中每位队员都能成为大师、工匠,成为马耀锋内心奋斗的目标。
2018年入路的硕士研究生郭文志,刚进入动车组维修师专项技能培训班时,业务能力与组内其他同事存在较大差距,萌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马耀锋现身说法,用自己成长经历鼓励他,并从一颗螺栓的拆装、一个继电器的测量、一个部件的检查做起,为他制定补强措施。在马耀峰的耐心帮助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郭文志业务技术日益精湛,在2020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机辆系统动车组(高级修)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几年来,马耀峰毫无保留地把技术和经验传授给身边的人,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先后涌现出2名全国技术能手、13名全路技术能手。马耀锋带领团队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经过不懈努力,马耀锋终于整理出一套“四、三、二”单车检查作业法,检修流程全面准确、可操作性强,得到了全段一致认可,为提高动车组检修质量、确保列车安全运行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如今,马耀峰的工作室通过与生产车间建立“1+N”工作模式,成立车间级工作室,形成网状联动、拉动促进的聚集效应。在这种模式下,先后培养出26名局级技术能手,68名职工获得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挖掘创新创效人才70人,获得国家专利2项,累计节约检修成本700余万元。
目前,累累硕果让马耀锋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先后荣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全国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湖北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全国铁道创新青仝工作室、全国铁路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