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新规出台:禁止标注“零添加” 消费者选购需更理性

2025-04-07   3.15诚搜网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宣传用语,以避免误导消费者。新标准设置了2年过渡期,2027年3月16日前生产的食品仍可按旧标准销售,但此后所有产品必须符合新规。

10183817312a1f20d-5.jpg  

许多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在标签上突出“零添加”“不添加”等字样,吸引购买。但实际上,不同品牌对“零添加”的定义各不相同,有的只是不添加某一种成分,而其他添加剂仍然存在。例如:某款“零添加”酱油可能只是不含防腐剂,但可能添加了味精;部分“无蔗糖”食品虽未加蔗糖,却可能含有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等其他糖类;某些“零添加”饮料可能只是不添加某一种甜味剂,但使用了其他代糖。  

这种模糊表述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产品“更天然、更健康”,而忽略了真实成分。新规的出台,正是为了规范标签信息,确保消费者能更准确地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避免被营销话术误导。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选购食品呢?首先看配料表,配料表会列出所有成分,包括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可以据此判断产品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需求。其次是关注营养成分表,重点关注糖、钠、脂肪等关键指标,例如“无蔗糖”不等于“无糖”,需看具体含糖量。最后是理性看待“零添加”,因为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是安全的,不必盲目追求“零添加”。  

新规实施后,食品企业不能再靠“零添加”作为营销噱头,而是需要回归产品本身,通过改进工艺、提升营养来吸引消费者。专家表示,这一变化有助于行业良性竞争,减少无效内卷,让消费者获得更真实的产品信息。  

由于新规有2年过渡期,315诚搜网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仍能看到不少标有“零添加”的食品在销售。消费者在选购时需更加谨慎,仔细阅读标签,避免被误导。  

此次新规的出台,既是对食品标签的规范,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未来,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更加理性,学会通过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来判断产品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单纯依赖商家的宣传用语。

来源 | 315诚搜网


阅读 0    留言
  网友留言  
更多评论
 最新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