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高友宰镇小米加工项目闲置调查:政府项目“富”了谁?

2025-04-03   视点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进程中,地方政府踊跃开展各类涉农项目,期望以此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乡镇项目的审批流程相当严格,从立项审批开始,就要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市场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到可行性分析阶段,还要全面考量投资概算、资金来源、土地使用、生态环保、安全评估等要素保障,以及联农带农机制和绩效目标设置等,确保项目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然而,阳高县友宰镇的小米加工项目却成了一个刺眼的反面案例,项目建成后长期闲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损害政府公信力,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质疑,探寻背后真相迫在眉睫。

 

通常,乡镇申报项目时,需广泛征求相关村和群众意见,在乡镇与村内信息公开栏同步公示,无异议后报送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审核论证。县级部门要对项目进行全方位论证,确保项目真实、必要、合规、科学、完整且可行。

 

友宰镇兴隆村小杂粮加工生产线项目,原本被寄予厚望。2022年9月,该项目在山西公共资源交易网公示,投资1906856元,短短五个月就完成建设。其规划蓝图十分美好,旨在打造有机旱作杂粮基地,推动小杂粮加工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小杂粮整体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项目建设内容涵盖新建车间、库房、展厅、磅房,并购置了小米生产线一套。

 

但现实却令人痛心,项目建成后被转包到兴隆村村主任名下,镇里仅收取承包费,对后续运营不管不顾,导致项目长期闲置。如今,车间大门紧锁,设备布满灰尘,曾经承载乡村振兴希望的项目,沦为毫无用处的“摆设”。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公信力。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项目究竟问题出在哪?是立项审批时对市场需求调研不够,高估了小米加工的市场前景?还是可行性分析时忽视了原料供应、技术人才、销售渠道等实际难题?亦或是项目建设中存在资金挪用、工程质量等问题,致使项目无法正常运营?这些疑问急需相关部门给出明确答案。

 

若立项审批调研不充分,项目从一开始就可能偏离正轨;可行性分析忽略关键因素,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而项目建设中的违规操作,更是会直接导致项目失败。

 

更值得警惕的是,友宰镇小米加工项目闲置并非孤立事件。调查发现,友宰镇人民政府兴隆村烘干塔建成后,同样落入兴隆村主任名下。按规定,政府项目建成后应公开招标经营权,保证公平竞争。但这里的项目既不公示也不竞标,直接指定给特定人经营,这难免让人怀疑这些项目的真正受益者,是否严重背离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本意。

 

针对阳高县友宰镇小米加工项目闲置问题,有关部门必须迅速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查明根本原因,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以此为契机,对全县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类似问题,杜绝资源浪费。

 

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还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项目审批和监管机制。审批环节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强化对申报项目的全面审核,提升审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达成预期目标。

 

政府项目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造福百姓。希望阳高县能妥善解决小米加工项目闲置问题,盘活沉睡资产,真正实现政府项目惠民、富民的目标,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早日成为现实。


关键词: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

Copyright © 2005-2024 Ca3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诚搜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