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站的春运一幕美丽又温馨

2025-01-20   中国产经新闻

通讯员 袁昌玲 记者 杨圣学

      1月18日,春运第五天,青藏铁路西宁站人头攒动。

       候车大厅里,写对联、剪纸、刺绣等传统民俗活动火热开展,花儿卷卷、八宝茶、青海酿皮、糯米糕等青海非遗美食令人大饱眼福,匆匆赶路的旅客纷纷驻足,想带着一份非遗回家过年。

    “我是第一次来西宁站,在短暂的候车时间里,还能欣赏到青海当地很多非遗产品,我感觉自己很幸运。”10时05分,旅客李张敬从新疆至昆明的Z374次列车下车,半个小时之后将从西宁站中转换乘西安方向动车。


青藏2     微信图片_20250120164406.jpg



     


       与李张敬第一次来西宁站不同的是,赵璇是最后一次在西宁站乘车。这次离开,从事建筑工程的她年后就要去到其他城市工作了。来到西宁后,她喜欢上了雪豹。看到印有雪豹的冰箱贴,她欣喜不已,迫不及待买了几个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


      撒拉刺绣的展台前,第三代传承人马亥姐正埋头一针一线绣着需要用时一年半才能完成的装饰画——西宁火车站。 “我是第一次知道青海还有撒拉刺绣,过去都不了解。”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旅客一边欣赏一边笑着说道。“马亥姐答道:同于其他刺绣,撒拉绣的针法独特,绣的物品包含鞋垫、胸针在内二十多种生活用品

       撒拉刺绣展台的丰富展品吸引了不少女旅客驻足观看,紧邻的非遗剪纸展台虽然“观众”比较少,但不影响表演者贾海玉潜心创作。只见她埋头慢慢旋转手中的剪纸,一点一点下剪刀,不一会儿一幅孩童嬉戏的作品就完美呈现。贾海玉是一位小学美术老师,多年来致力于把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把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的剪纸中,赋予了剪纸作品新的生命。如今,令她自豪的是,全校1600多名学生,人人都能上手剪出一幅作品。

      11时10分,激昂铿锵的音乐骤然响起。只见几名身着练功服、手持长矛的表演者登场。这些孩子最小的仅有4岁,最大的不过20多岁。几个干净利落的招式过后,瞬间赢得了现场旅客的阵阵掌声。


“八门拳可是西北地区独有的非遗武术项目,非常适合用来展现年轻人的蓬勃风采。在我看来,非遗是彰显文化自信的绝佳方式。” 27岁的冶麒麟作为八门拳第六代传承人,已带领团队参与过众多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

       一旁的马女士深有感触地说:“相较于跆拳道等运动项目,我更希望孩子学习中国武术。中国武术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魄,更能塑造他们的精气神。火车站往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在这里展示武术文化,既能让孩子们有机会开阔眼界,也能让更多人领略到我们传统武术的魅力。” 马女士的孩子王源章,从五岁起便开始学习八门拳,至今已有整整十年时间。


青藏3    微信图片_20250120164422.jpg





       美食展台上是青海传统美食糯米糕点。现场负责人马香梅介绍,老传统糯米糕是青海人每年年夜饭上的一道必点甜点,它承载着青海人的过年记忆。他们为了迎合年轻人,大胆创新,研发了十几种口味、款式不同的新品,马香梅说,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吃,现在都平时当零食吃。

       在非遗展台的另一侧,设置了现场书法创作区域以及铁路老物件展柜。铁路书法家们在现场尽情泼墨挥毫,一幅幅蕴含着美好寓意的对联和一个个洋溢着喜庆氛围的福字跃然纸上,让出行的旅客笑逐颜开。

      “希望这份福气能给家人一份惊喜。”在西宁打拼22年的成都人彭道明和爱人准备乘车回成都过年。这些年,彭道明夫妇努力下,他们小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从最初帮人干,到现在成为家具店老板,不仅买了房还买了车。他们眼里百姓的生活也在悄然改变。“过去百姓买家具图个性价比,现在追求质量和美观。就拿我们的货源来说,过去主要来自重庆、四川,如今则拓展到了浙江、北京等地。”

      谈起回家的路,彭道明的妻子很感慨。她说,第一次到西宁来站了27个多小时,过道、坐席下面、厕所里都是人。后来回家乘车就开始有了很大变化,现在不仅时间缩短了一半多,而且可选择的车次也多了,买了汽车之后,有两年选择开车回家,现在年龄大了,又选择坐火车。

     “爸爸,我也想试试。“13岁的初中生曹文彬学习了两年书法,今天他要和爸爸坐火去山西的姥姥家。看到现场有书法活动,他跃跃欲试。


     “第一次在这个场合写书法,有点紧张,不过我很开心,我要把自己写的这个福字送给姥姥。”

与曹文彬不同,来自福建、在西宁读书的五年级小学生郭逸成,对铁路老物件兴趣浓厚。爸爸陪着他,在每个展柜前停下脚步,饶有兴致地听铁路职工何志军讲解。

      59岁的何志军在铁路工作41年了,业余爱好收藏铁路老物件,藏品多达三千件。此次,他精选200余件在车站展示。“这是七八十年代的信号灯,如今已更新;这是两路纪念塔,有枕木的代表铁路,没有枕木的代表公路,体现着青藏铁路精神和两路精神……”


青藏1·  微信图片_20250120164343.jpg




     

      “这次回家还能学习,看到这些老物件,了解它们的历史和作用,像在和过去对话,让我更懂铁路如今的成就。我要把见闻写进作文。”郭逸成目光坚定。

     “能把藏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了解铁路发展史,我很荣幸。我41年的铁路情怀都在这些藏品里。希望这些老物件能让更多人爱上并支持铁路。”谈及展览初衷,何志军说道 。

同样在老物件展区,来自甘肃张掖的沈先生盯着展台上的老电话出神。42年前,18岁的他第一份工作是铁路装卸工,这个物件唤起了他的回忆。那时从老家到青海格尔木要四天四夜,如今当天就能到家。说到新年愿望,沈先生称已给儿子攒够买房钱,盼孩子早日脱单。

      今年20岁的吴若彤和姐姐准备乘动车去西安看父母,火车对姐妹俩而言十分亲切,这么多年上学、回家都是坐火车,对车票再熟悉不过。吴若彤说:“不看展览都不知道火车票有这么多变化,从硬板式到软纸式、磁卡式,再到现在的电子票,铁路的发展太快了,我们回家也越来越方便了。”

       12时,心愿墙写满旅客留言:“学业有成,顺利上岸”“学成回青海,更上一层楼”“祖国强盛 人民幸福”……带着美好祝愿,旅客的归程满是希望。


关键词: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

Copyright © 2005-2024 Ca3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诚搜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