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富和他的同事们:在“天路”上“绘制”生态画卷

2024-10-08   中国产新网

本报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马正俊

“在这里培养一棵树苗绝非易事,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各种环境的变化,确保每一份努力都不白费。”郭元富口中的“这里”,指的是条件恶劣、气候极端的青藏铁路沿线地带——“风吹沙子跑,昼夜温差大,四季如冬”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然而,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青藏铁路沿线的绿化工作却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今年五月,郭元富和同事们在青藏铁路连湖至厚日间种植红柳。下蹲整理树苗者为郭元富。陆芸摄






随着几场秋雨的洗礼,青藏高原即将迎来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在这样一个季节转换的关键时刻,青海青藏铁路工程有限公司西宁工程分公司绿化班的郭元富和他的同事们正忙于为青藏铁路沿线的绿化区域进行入冬前的最后一轮滴灌准备工作。

面对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这片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宝贵自然资源,青藏集团公司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理念,将这一理念贯穿于高原铁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乃至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科学原则,他们在青藏铁路沿线构筑起一道绵延数百公里的绿色屏障,既美化了环境,又有效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系统。


今年五月郭元富和同事们在青藏铁路连湖至厚日间种植红柳,中为郭元富。陆芸摄






“今年种植的1万棵红柳和梭梭长势喜人,看着就心里高兴。”说这句话的时候,郭元富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为了巩固绿化成果,青藏铁路沿线的绿化工作者们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保护举措。每逢春季,他们会对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制定详细的补种计划;成立巡视小组和宣传小组,定期巡查防护林带,防止家畜误入破坏;深入牧民社区开展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记者了解到,得益于铁路职工们的辛勤耕耘与悉心呵护,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应运而生。当前,青藏铁路沿线的绿化长度已突破700公里,义务植树基地的覆盖面积扩大至50公顷。总计种植各类乔木85.2万株,灌木2713.46万株,实施人工种草与植被恢复项目达到350.5公顷,一片充满活力的绿色长廊已然成型,成为沿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藏羚羊在青藏铁路附近嬉戏。东科力加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不仅要把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打造成为生态环保的典范路,还要成为一条绿色人文的通道。为最大程度减少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早在建设初期,就专门设计了长达50多公里的野生动物迁徙专用通道。在运营期间,每当列车途经这些通道,司机均需严格遵守禁鸣规定,确保对野生动物的最小干扰。

监测数据显示,青藏铁路沿线野生动物迁徙专用通道的利用率,自2004年起逐年攀升,至2011年后始终保持在100%,充分彰显了青藏铁路在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和维持野生动物活动范围方面的卓越贡献。

“车窗外,不时可以看到各种野生动物的身影,它们或是悠闲地觅食,或是自在地漫步,似乎已将这条钢铁巨龙视为习以为常的邻居。”9月21日,乘坐Z8991次列车从西宁前往拉萨的小美,兴奋地捕捉到了这一动人瞬间。她手中的相机定格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郭元富和同事们在青藏铁路连湖至厚日间种植红柳。陆芸摄







“近年来,沿线路过的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几乎随时随地都能见到。”已经在进藏列车上服务五年的列车长赵永保高兴的与乘客们分享着自己的观察心得。为了守护青藏高原的蓝天碧水净土,他所在的列车采用了全封闭式的25T型新型客车车厢。这种车型不仅配备了适应高原环境的制氧供氧设施,还拥有先进的污水处理与废弃物收集系统。旅客产生的垃圾、污水和废弃物,通过专门器具集中收集,再由西宁、格尔木、拉萨等地的移动吸污车和垃圾车回收处理,确保了列车与地面的“零污染、零排放、绿色作业”。

未来,青藏铁路这条“绿色天路”将持续展现其蓬勃生命力,绘制出一幅与山水共美的生态画卷,成为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

Copyright © 2005-2024 Ca3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诚搜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