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古苏禄国东王墓讲述中菲友好历史

2021-08-03   中国产经新闻报社

微信图片_20210715164742.jpg

本报记者杨圣学

在山东德州市城北,有一个菲律宾苏禄人后裔居住的村子——北营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 年),苏禄群岛东王巴都葛叭哈剌、西王麻哈剌叱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剌卜三位国王,率领三百四十多人的友好使团,不远万里前来中国访问,受到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归国途中,东王不幸病逝,永乐皇帝以王礼将其厚葬于山东德州。东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十余人,留德州守墓。数百年来,他们与当地百姓水乳交融,繁衍生息,就有了现在的北营村。

微信图片_20210715164751.jpg

 记者了解到,在16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菲律宾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当时也不叫菲律宾,分散的各个岛屿上生活着许多部族和部落。古苏禄国,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位于今天菲律宾共和国的苏禄群岛,包括巴西兰岛、霍洛岛、达维达维岛三个主岛及其他若干小岛。霍洛岛旧称苏禄岛,是古苏禄国的政治中心,今天古苏禄国的疆域已成为菲律宾共和国的巴西兰省、苏禄省和达维达维省。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十月,苏禄东王葬于德州后,东王长子都马含奉朱棣皇帝谕回国继承王位,对留在德州守墓的东王妃等人,明成祖朱棣赐祭田二百三十八亩,并免除一切赋税徭役,同时从济南历城县迁来夏、马、陈三姓回族居民供其差役。 


清雍正九年(1731年),苏禄国王苏老丹访问中国,途径德州时瞻拜东王墓,守陵的东王第八代孙安汝奇、温崇凯提出“本国远隔重洋”,向其提出加入中国籍的请求。苏老丹到京后立即摺奏清廷,得到朝廷批准,取两位王子名字的第一个字“温、安”为姓氏入籍中国。从此,这些东王后裔便失去了已经三百余年的外国王族的特殊身份,为了守陵,他们成为编入户籍的中国普通百姓,可见东王的威望以及后裔对东王的尊敬。


由于共同的信仰,苏禄王后裔自永乐十五年(1417)留华守墓之时,即与中国回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到明朝后期,已经与当地回民融为一体,为举行宗教活动之便,苏禄王后裔与当地回民在王墓西南侧共同修建清真寺一座,崇祯元年(1628年)明朝礼部特发札符,任苏禄王后裔温守孝为清真寺掌教。这样,苏禄王后裔与当地回民一起在寺内礼拜、举行回族节日庆典、祭奠苏禄东王等,苏禄王后裔与当地回民的联系更为密切,在语言、衣着与生活习俗上,完全回族化。据北营村长辈讲述,现今清真寺建筑为1946年翻修,其宗教形式与当地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王后裔已繁衍至二十一代,依然保持温、安二姓不通婚的传统,他们和当地的回民通婚,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守陵文化民族村。据了解,许多后裔在德州市工作生活;同时,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的苏禄王后裔已达3700余人,活跃于各行各业。据北营社区统计,北营村共280多户,980多口人,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在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的德州市区城北,记者见到了目前来说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并有后裔守墓的外国国王的陵墓——苏禄东王墓。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碑文的御制苏禄国东王碑建于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碑体庄严雄伟,气魄恢宏,在整个王陵最为显赫。东王后裔、苏禄王博物馆的安静告诉介绍说,其一,碑为“御制”,即皇帝下敕建造,在封建社会属最高规格。其二,碑文为永乐皇帝亲书,书法、刻工精妙。其三,碑体庄严雄伟,气魄恢宏。


它彰显了逝者的尊贵,铭刻了帝王的哀思,昭示了两国永恒的友谊。安静说,为此,历代对“御制苏禄国东王碑”都精心保护,是目前苏禄王墓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文物。据了解,碑体通高2.475米,阔1.075米,上有螭首,下有龟趺。全文共677个字,概述了苏禄王访华的历史背景、受礼遇的盛况、受封赐、病逝的全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明成祖对苏禄王的钦佩与敬重,以及对东王逝世的不胜痛悼之情,指出“今王慕义而来,诚贯金石,不畏婴疾,遽殒厥身,其忠义不可泯,故用纪其实,以诏后世”。


碑文盛赞东王“聪明特达,超出等轮”,高度评价苏禄王访华的业绩是“光荣被其家国,庆泽流于后人,名声昭于史册,永世而不磨”。最后碑文指出“王虽薨逝,盖有不随死而亡者,此诚大丈夫矣”,表达了永乐帝对东王无限崇敬的心情。此碑也成为苏禄王墓保存完好的最珍贵的文物,其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不言而喻,不仅是中菲友好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利用京杭运河对外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留下的重要遗迹之一,至今已604年的历史。1956年,德州苏禄国东王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山东省正式公布德州苏禄国东王墓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东王墓地的道叫做神道、墓道,位于祾恩门前,宽10米,全长480多米,在神道两侧整齐的矗立着7对石像生,有华表、翁仲、石狮、石马、石虎、石羊等,造型古朴典雅,历经600余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惟妙惟肖,形象生动逼真,体现了明代的艺术特点。安静说,陵墓设置的石像生种类、数量,在中国的墓葬制度中是有严格规定的,它代表了墓主的等级地位。对石象生的使用唐朝就已经有了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准用石兽六只,五品以上官员准用四只。苏禄王墓道的7对石像生体现了对苏禄王的高规格下葬。


在东王墓地东南,建有留守东王墓的王妃王子墓。据《温、安家谱》记载:自永乐十五年(1417)九月留居中国为东王守墓,次子温哈剌与嗒剌一林结婚,三子安都鲁与息剌安结婚,多年后均病逝于德州,其墓至今保存完好。


安静告诉记者,古苏禄国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贸易历史悠久,早在唐、宋、元时期,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已有相当大的规模。明清两代,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明朝著名大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其中曾三次访问了苏禄群岛,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她说,苏禄王墓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对苏禄东王的祭奠、缅怀与悼念活动一直延续下来。苏禄东王作为友谊的使者,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景仰,两国友好往来不断加深。


关键词:苏禄国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

Copyright © 2005-2017 Ca3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诚搜网版权所有